乡村悄悄产业化

2023-09-08 07:02:17

乡村已经实现大分工,人们出售劳动力,到超市购买商品,相当于采购了别人的劳动力,以此实现劳动力交换。

盛夏的豫中平原郁郁葱葱,秋庄稼和村庄共同荫庇着大地,村庄里人烟稀少,但就是这样少的人口,照样可以实现比以前更高的经济收益,这就是产业化的魔力。


(资料图)

暑假比不得寒假,春节时天南地北的农人回到老家,乡村会显得热热闹闹,暑假里农村和平日一样,那些还没搬到城市的家庭学生会返乡,增添一丝丝人气。但是偌大的乡村,增加了那点人好像小雨点落到水里一样,翻不出浪花,平日里人们就躲在空调房里,不怎么出门,街上干干净净的,早晨和晚上会有老人习惯性地搬出小板凳坐在一起聊天。

一般在小卖部门口、核心要道上总会聚集一些闲人,盯着路过的车辆。这次回老家,我发现连闲人聚集的规模也减少了,很多路口都没人了。一位亲戚说,因为人少,现在也很少串门,晚上早早就关上门窗,开上空调睡觉。

但是庄稼长在地里,地一块儿也没荒,沟沟坎坎也种了庄稼,活计没少,一日三餐也照样做,路边还总有车辆拉上劳动力到附近务工。

这就不得不提及乡村劳动效率的提升。我晚上经过一处田地,看一些人在忙着什么,同行人说是无人机打农药。无人机效率很高,晚上空气凉下来,虫子出来吃庄稼,这时候给它们毒药吃,灭杀效果最好。学生时代的我有过下田杀虫的经验,那时,我背上喷雾器,小心翼翼打开盖子兑上剧毒农药,衣服上难免粘上药水,喷洒农药要避开早晚,害怕露水降低了药效,就要选在太阳高照的时间段,当时还不知道效果不好。因为喷洒农药中暑和中毒的很多,甚至有人因此死亡。

如今,家乡绝大多数劳动环节都实现了服务外包,比如耕地、收割、种植、浇地等。有人买大型拖拉机,有人买收割机,把附近的活儿都干完。20多年前是各家买各家的小型机械,各干各的,40年前还基本处在手工劳动的状态,那时候村庄里人很多,起早贪黑,活儿总也干不完,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

除了大田作物,老家种植烟叶、辣椒的很多。我上高中时,就有一户人家种植了几十亩烟叶,刷烟叶、上烟叶等所有活计都采用雇工的方式,当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好管理,这户人家也没有赚到钱,如今回头看,他是先行者。现在有人承包一两百亩地种烟叶,基本上都是采用他当初琢磨出来的模式。烟叶种植劳动环节众多,非常复杂,投资大收益也高,现在承包几十亩的人家很多。

劳动力市场价格也很透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村民以务工为生,他们提前一天谈好价格和劳动时间,为了避免太阳晒,有些工作凌晨4点就要下地干活儿,上午早早结束,可以获得120元左右的薪酬。尽管是街坊邻居,人们谈起价格来也不客气,一位女性长辈已70多岁,还在劳动,有一天晚上,她和雇主在我亲戚家见面,双方谈到敏感的价格问题,她希望对方能明确价格,不要只给个随行就市的承诺。

乡亲们乘坐电动自行车,很快就能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去,田间主要道路也已硬化,出行效率在提高,运输成本也更低。我带着孩子到4公里之外的田地去,深切了解了什么是熟悉的陌生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这么久,熟悉的也就是三四公里以内的一两个村庄。田野里有一些大棚,这里距离村庄比较远,成为养牛、养猪的养殖场,还有一些大棚种植草莓,老板已经种草莓10年,每个大棚都要投资好几万元,他需要雇佣不少劳动力摘草莓。

水果种植和畜牧业在老家规模化,这在10多年前已有迹可循。村庄里渐渐没有人做养殖,村子旁边建了养鸡场,村民吃肉也要去买。以前村民换柴米油盐,主要是靠养殖,但现在也交给了专业人士,一方面是别人经营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是养殖太脏。如今的乡亲,几乎每家10年前左右都铺上了地板砖,家里都收拾得非常干净。一旦有条件,大家都在追求生活质量。

乡村已经实现大分工,人们出售劳动力,到超市购买商品,相当于采购了别人的劳动力,以此实现劳动力交换。另外,效率提升了,让分工更有价值,尽管只有一些中老年劳动力在干活,但创造的收益远超从前。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