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优势 探索应用场景

2023-08-29 10:17:39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新风口。面对万亿级“黄金赛道”,一场新的区域排位赛已然打响。

今年初,广东省率先“卡位”,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争取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6000亿元。7月,惠州明确,要努力打造成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力争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达1800亿元。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前沿,仲恺高新区提出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集聚区,计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实现1000亿元。

剑指千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仲恺高新区有何底气和优势?在这场储能竞赛中,仲恺高新区又将如何出招,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资料图)

产业基础优势去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689亿元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强势崛起,各地纷纷抢滩布局。在这条逐渐拥挤的万亿级赛道上,仲恺高新区是其中不容小觑的竞跑者。

今年7月,位于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首航新能源产研制造基地一期建成试产,光伏和储能逆变器年产能达70余万台;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达产后每年将生产光伏和储能逆变器190万台、储能电池57万台。届时,首航新能源的产能也将全部集中至仲恺高新区。

作为“全球前五储能逆变器供应商”“全球领先光伏和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首航新能源为什么对仲恺高新区青睐有加?

广东首航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徐锡钧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答案:“我们的供应商亿纬锂能、同行古瑞瓦特新能源都在惠州。可以说,除了芯片,其他配套企业基本在仲恺都能找到。”

头部企业“用脚投票”,是对仲恺高新区新型储能产业基础最直接的肯定。

在当前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储能一骑绝尘,不仅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市场占比也最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高达94.5%。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让仲恺高新区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拥有先天优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仲恺高新区就诞生了第一批电池企业。20多年来不断开枝散叶,形成了一条以锂电为代表的完备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2021年,当地更是前瞻性布局,首次将智慧能源确立为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全区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689亿元,同比增长28%。

在此基础上,仲恺高新区拥有较为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涉及电池材料(隔膜、极耳)、电池电芯、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电源管理、生产设备及回收利用等领域,基本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锂电智能装备行业龙头——赢合科技持续领航,连续三年实现产能倍增,助力比亚迪、亿纬锂能等核心客户实现电池高质量快速交付。在中游,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等核心环节,聚集了一批头部企业。亿纬锂能2022年储能电池出货量11.5GWh,全球排名前三;惠州德赛电池开拓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可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延伸到下游,TCL新材料科技计划投建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拆解回收退役锂电池和废极片,实现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仲恺高新区共建成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项目产能约37GWh。

龙头企业引领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

坐拥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如何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仲恺高新区的解题路径之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效应”,探索多元化技术示范利用,以商招商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储能政策密集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都将“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力度”作为重要课题。如何攻破多元化技术路线,关系着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亿纬锂能、德赛电池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拥有资源、管理、技术等多方优势,具备较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自然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今年3月,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亿纬锂能担任理事长单位,汇聚了德赛电池、赣锋锂电等35家骨干新能源企业,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标准应用落地。5月,惠州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东江实验室为理事长单位,亿纬锂能为副理事长单位,致力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

“电池制造上游材料产业不强,缺少正极材料、隔膜规模也较小;现有企业和在建产业项目,以消费类电池和动力电池为主,储能电池制造、试点示范和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展。”针对产业发展短板,仲恺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田胜思表示,要发挥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以商招商作用,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招引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型储能企业落户。

以首航新能源为例,其作为储能逆变器领域“链主”企业的集聚效应已经逐步显现。7月28日,2023首航新能源全球供应商大会在仲恺高新区举行,吸引了国内外120余家供应商合作伙伴参加。在会后的晚宴上,更有不少企业咨询了投资落户事宜。

未来,在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仲恺高新区新型储能产业生态将日臻完善。在良性的产业互动中,一幅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和小草的大中小企业齐生共长的图景,也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拓展应用场景工商业储能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位于仲恺高新区的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厂区内,8组储能集装箱整齐排列,组成了惠州目前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由广东粤电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规模为11MW/22.23MWh,2022年9月投入运营。

“储能电站每天两充两放,一年下来大约能节省700多万元电费。”信利惠州动力部负责人肖艳华介绍,该企业每月用电约2000万千瓦时,每月用电成本高达1200万元。应用新型储能项目,不仅能利用峰谷价差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还能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带来的“用电焦虑”,尽量保障企业平稳生产。

大约30公里外,在仲恺高新区惠南科技园,由惠州德赛电池打造的德赛智储1.2MW/2.78MWh储能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运行5个多月。项目采用了湖南德赛电池研制的磷酸铁锂电池,并应用了智能组串式储能技术,不仅能实现100%电芯、可燃气体、环流实时监测,还具有智能充放电管理、智能预警功能,即便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或45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气也能正常使用。

这一个个项目是仲恺高新区探索新型储能应用场景的生动缩影。当前,新型储能应用主要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用户侧储能一般是轻量级,核心客户群体是家庭用户以及大型厂区、工商业园区等工商业用户,可通过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充放电,提高用电质量、降低用电成本。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为大型储能,电源侧针对风光发电的不稳定性,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侧可以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对仲恺高新区而言,新型储能在用户侧应用市场广阔。据统计,仲恺高新区现有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等4个现代化产业平台,全区汇聚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百亿级企业8家,超十亿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906家,规上工业企业965家,境内上市企业9家。

今年上半年,仲恺高新区总用电量35.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其中,工业用电量28.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商业用电量1.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这意味着,随着工商业用电需求日益旺盛,峰谷价差持续扩大,仲恺高新区用户侧工商业储能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2023年的目标是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争取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达1000亿元,总产能达95GWh。”田胜思表示,仲恺高新区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同时,将加快打造“光(光伏)、储(储能)、端(终端)、信(关键信息技术)”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并且,探索加快新型储能电站试点项目建设模式,鼓励区内企业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充电设施等其他终端用户开展试点示范,以应用场景带动储能产业加速发展。

■对话

仲恺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田胜思:

强化协作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

南方日报:目前,仲恺高新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如何?有什么优势?

田胜思:能源电子是仲恺高新区最早布局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区现有储能产业链上企业59家,其中规上企业56家,涉及电池材料、电池电芯、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等领域。2022年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为689亿元,同比增长28%;截至今年7月,全区建成储能和动力电池项目产能约37GWh。

当前,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仲恺积极主动抢占发展机遇,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同时,加快打造“光(光伏)、储(储能)、端(终端)、信(关键信息技术)”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不断丰富各类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依托亿纬锂能在潮莞高速沥林服务区开展移动充电桩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取得较好示范效果。在用户侧方面,仲恺已建成亿纬9MW/18MWh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示范、硕贝德无线储能1MW/2MWh、信利用户侧电化学储能22MWh等储能电站项目,在工商业储能应用方面作出了不少有益探索。

南方日报:竞逐新型储能赛道,仲恺高新区主要面临什么挑战?

田胜思: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一是新型储能应用类企业不多。现有企业和在建产业项目,以消费类电池和动力电池为主,储能电池制造、试点示范和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电池制造上游材料产业不强。缺少正极材料、隔膜规模也较小,特别缺少储能电芯类的项目,后续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部分细分领域竞争力不足。诸多电池类外贸型企业面临“绿电”压力,特别是一些做海外订单的企业,面临主要客户要求企业在欧洲或东南亚设厂的挑战。

南方日报:接下来,仲恺高新区计划如何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惠州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田胜思:新型储能既是仲恺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发力点。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高举储能产业发展新引擎,进一步强化产业协作,加快建设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

我们将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好政策的牵引指导作用,进一步发挥亿纬锂能、德赛电池、拓邦电气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示范推广。依托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供需对接和创新合作,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增强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还将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探索新型储能电站试点项目建设模式,大力鼓励区内企业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拓展用户侧、电源侧等市场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带动储能产业加速发展。

此外,结合仲恺产业发展实际,我们将研究制定区级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在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培育链主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储能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且,聚力引入和培育新型储能产业人才,大力支持区内企业引进储能领域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与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关系。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