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之一,上海“大零号湾”公布了未来的建设重点。
27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有关情况,并正式公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方案》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创成果丰富、成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三个阶段性目标也已经明确。上海市副市长刘多表示,至2023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600家以上,估值亿元以上企业70家以上,高层次人才和高能级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基本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和高品质创新生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至2025年,“大零号湾”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至2035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夯实,产出一批具备全球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全面建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创成果丰富、成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零号湾”作为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的区域, 2015年启动建设,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拓展为“大零号湾”。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
“但对照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目标,对标国际标杆科创区域,仍要不断优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刘多说。
《建设方案》在明确三个阶段性目标同时,将布局形成“CTO”三大功能区,落实五大行动计划。其中第一个计划,就是创新策源功能强基行动。
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介绍大零号湾创新策源重点布局时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介绍,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直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战略要求,将从三个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创新策源的源头作用:聚焦创新引领力,布局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和机构;聚焦创新竞争力,实施一批重大科研计划项目;聚焦创新驱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
比如,统筹推进交大、华师大以及相关的龙头企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和新建培育。围绕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包括民非类和企业类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或者是跨领域跨部门的创新联合交叉研究。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赋能初创企业,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徐枫说,目前已经在上海交大开展了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首批试点,华师大将成为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的第二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给予基础研究更长期更稳定更集中的支持。
另外,她还表示,围绕国家在上海交大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争取更多的试点项目。将持续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科创载体和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能级,打造标杆孵化器;重点支持科技部教育部批复的上海交大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大零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