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助力化解管护难题 保险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2-12-14 08:10:28

为长期发挥高标准农田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全国多地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中试点引入商业保险。保险公司不仅对建设过程及后续风险进行保障,而且可以发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作用,全程介入施工过程风险管理,充分发挥“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赔偿”三位一体的功能和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截至2021年底,我国建成高标准农田约9亿亩。但是,受建设年限较短、投入水平较低、因灾损毁问题较为严重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管护模式,加强专业管护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管护水平。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在政策鼓励下,财产保险等社会主体的参与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保险机制将在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难题方面提供创新方案。


【资料图】

保险助解管护难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某财险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地普遍存在重建轻管情况。具体来说,高标准农田的管护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各级财政没有安排管护修复专项资金,二是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管护时间长达10年以上,这使得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管好用好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有鉴于此,为长期发挥高标准农田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全国多地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中试点引入商业保险。

银保监会此前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引入保险保障服务,不仅对建设过程及后续风险进行保障,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发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作用,全程介入施工过程风险管理,基于合同对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开展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协助委托单位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赔偿”三位一体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工程质量的监管水平。

在今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

“保险公司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缺陷保险等业务,不仅可以使保险公司承担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风险,同时还可以提供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的全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实现‘建管合一’,既有效保障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又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农田工程建后管护难的问题。”该负责人说。

多地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保险在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难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验证。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041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近年来,湖南、河北、辽宁等省探索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试点,有关保险公司承担了工程建设质量缺陷或意外事故、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修复责任,充分发挥了商业保险在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赔偿方面的功能作用,对加强高标准农田工程后期质量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注意到,河南银保监局聚焦农田水利设施“井、泵、电”问题,引导保险机构开发覆盖灾害损失、质量缺陷、操作过失等多方面风险的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农田灌溉机井综合保险等产品,并推动在10个县区进行试点,建立农险协保员、惠农专员田间日常巡查机制,由保险机构提供长达5年的后期管护,发现设施损坏及时维修补损。据悉,该试点已为6.3万眼农田灌溉机井提供17.6亿元风险保障。

今年6月,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成功落地广东省首单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为广东稻海农业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四会市管护的893亩高标准农田提供“设施灾毁损失+耕地地力保护+管护服务”一体化综合保险保障,保障金额超26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落地的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除提供农田设施灾毁保障、防范因保险责任事故导致的物质损坏外,还增添了对农田耕地地力的保障机制,引导投保农户主动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善地力指标,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将保险模式由传统的受灾赔付转变为“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农田生产力,保证高标准农田工程“有人管、有人修”,高标准农田耕地持续获得维护。

据悉,今年上半年,中华财险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亿元。另外,截至目前,中国太保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项目也已在辽宁、河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内蒙古等10余个省市落地,累计提供保障金额近10亿元。

政策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89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0.6%。安徽省也提出,明年再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改造提升210万亩,逐步把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

“广阔的市场资源为保险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保险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建议未来将此项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由地方财政提供保费支持,进一步提升此类险种的覆盖范围。”前述保险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多地试点开展,其模式为保险公司聘请第三方风险管理服务机构对承保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潜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参与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这种风险管理模式已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保险公司也在该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关专家认为,将这种模式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具备可行性。但从试点情况看,该类险种总体上仍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有关风险责任、损失概率、损失程度、责任认定等方面的数据积累仍然有限,实践中操作经验相对不足。

农业农村部也在上述答复中表示,从调研和各地实践情况看,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中引入商业保险能够进一步压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延长质量管护周期,规范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但是,也缺乏保费来源、风险责任、损失概率、损失程度、责任认定等政策依据,目前相关地方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下一步,将加强与财政部、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持续跟踪关注地方在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保险等方面的探索,不断优化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建后管护机制,积极为商业保险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管护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 农田建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