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建议明年财政赤字率提升至3%

2022-11-28 14:14:19

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指出,当前经济的本质问题是周期性的下行力量,尤其是总需求收缩和信心不足。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周末发布报告称,在“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冲击叠加下,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3.3%。在疫情防控再调整、微观市场主体修复等因素作用下,明年经济增速将回升至4.8%。


(相关资料图)

报告认为,在总需求收缩的背景下,明年要以积极的总量宏观政策对冲下行因素,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建议将赤字率提升至3%,货币政策应稳健偏宽松。此外,要提供系统性的破解房地产和中小企业困境的方案,将中国经济加速引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大波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大幅回落至0.4%,三季度回升至3.9%,前三季度增长3.0%。

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周六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超预期因素,尤其是疫情反复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但当前经济的本质问题是周期性的下行力量,尤其是总需求收缩和信心不足。

“在总需求收缩中,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是今年最显著的特征,上游延伸至钢铁、建材等行业,下游延伸至地产后周期消费,比如家具、家电等。剔除房地产调整和疫情影响,还要注意到消费依然疲弱。”于泽说。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逻辑是,在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背景下,国内外结构性因素正在加速进入变化的临界点,处在关键的转化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总需求收缩和信心不足等周期性下行因素将延续。

在此背景下,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2023年可能面对的复杂情况,及时推出可行的新举措,提振企业企和居民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制定政策时要突出重点,聚焦房地产行业、中小微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针对房地产行业,报告认为,要“长短结合”。短期层面,要因城施策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进一步释放前期挤压的刚性购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型需求,推动地产销售回归正常;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步优化预售资金管理。长期层面,要加快发展长租市场,加快保障房建设;推动房企向综合运营开发业务模式转型;构建房企新业务模式稳定的长期融资机制。

报告还指出,要继续针对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行业出台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复苏方案。一是要解决好中小企业账款回收问题,第二要全生命周期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第三要切实推进负面清单管理,为小微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破除障碍。

报告认为,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影响,经济基本面需要修复,明年的宏观政策要保持宽松,不能过于强调改革而忽视逆周期调控宏观政策的作用。

“不同于前期增量改革下,改革本身就是稳定经济的主要力量,目前的改革是存量改革,会导致 ‘先破后立’,所以不能用改革代替稳增长。宽松的宏观政策可以修复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这才能有效应对明年的复杂局面。此外,欧美紧缩政策的放缓也为我国政策宽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于泽说。

报告称,财政政策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议财政赤字率设定在3%,比今年提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障底线、基建发力,补足短板的总基调下,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快转移支付拨付,保障地方支出能力;加强政策协调,疏通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建议维持宽松的状态。报告称,我国目前通胀水平较低,资本流出压力可控,加上政策部门拥有丰富的政策工具,因此,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货币政策仍有宽松余地。

报告还强调,明年要以扩大消费作为提振内需的核心,紧抓汽车消费这个“牛鼻子”,还要在稳就业尤其是青年就业方面下功夫。

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便利消费者使用,也要处理好新能源汽车回收等一系列问题,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在稳就业方面,要以青年就业为核心,出台部分“以工代赈”项目以及标志性项目改善就业状况,增加居民收入。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 财政赤字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