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许宁生:提倡人工智能等成大学必修课,文科也需学

2023-08-16 18:06:44

8月16日,在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和复旦大学原校长许宁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数字经济相关知识的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在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等课程应逐渐成为必修课,并逐步覆盖到包括文科在内的各个学科门类。


(相关资料图)

“这方面的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在被问及应如何教育培育更多数字经济人才时许宁生说,他认为,首先不能只关注高校,“我觉得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它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数字经济将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许宁生认为,对于数字经济相关的教育应该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更早、更广地普及数字经济知识。

“像我们经常讲到的算法,可能过去都是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上强调,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这些话题下沉到更低年龄阶段,让学生们更早接触到这样一些知识点。”

而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许宁生表示,高校本身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上有优势。要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还是要抓技术方面的人才,这离不开高校要设置相关的课程。

在这一过程中,许宁生提倡大学要把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尤其是像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样实际上社会面应用非常广的技术逐步变成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在成为本科阶段必修课后,还要逐步覆盖到各个学科门类,包括人文社科、传统文科。“这些课程看上去是技术,但实际上是各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学习的。”

在当日举办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院士论坛上,许宁生在主旨演讲中也表示,对于基础教育的相关学科投入与人才培养,需按照社会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将智能化、信息化、软件、算法、算力、通力、信息联通等知识基础教育下沉到低龄阶段,普及在基础教育之中。

对于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打造新兴交叉学科,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优秀人才。可将AI技术、产品研发、数字经济紧密结合,在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计划中,进行多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的专业壁垒,相互合作,将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芯片研发、大数据算法、类脑科学、微电子、纳米电子等相关学科融会贯通,实现交叉型人才培养。

许宁生举例表示,目前已有些高校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智能科学”“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系统设计”与“智能芯片设计”等四个方向,培养内容涉及智能科学的机理基础研究、智能化的信息与数据处理方法、新型智能芯片的设计开发、智能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覆盖了智能学科、人工智能产业从基础到应用、从硬件到软件的不同方面。同时,学术界的科研成果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对于此次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举办地汕头,许宁生建议,汕头市有汕头大学这样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积极主动发展数字经济相关的学科,发挥好大学在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优势,为当地加快数字经济助力构建智慧社会出力。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