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8月,车过雅鲁藏布江南木林大桥往南木林县城行驶,眼里便涌入无尽的绿。近50公里的道路两旁,笔直的杨柳郁郁葱葱、昂首挺立,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
“15年前,我因工作在这里待过大半年,那时可没这么绿。”山东潍坊援藏干部高迎伟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以前的照片。同样的地方,那时只有一片刚种下的小树苗,哪有如今茂密树林的半点影子。
(资料图片)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北岸,平均海拔4300余米。由于枯水期河床裸露,南木林县艾玛乡曾饱受风沙肆虐之苦。“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举目四望不见家”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那时,风沙一来,什么也看不见,生产和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戴着护林员袖章的南木林县艾玛乡德庆村村民赤烈说,2008年,山东潍坊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进驻南木林县,从植树造林入手开展生态援藏,随着一年年接力造林,艾玛乡的生态环境开始一点点变好。
由于流沙、高寒等原因,海拔近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江滩曾一度是“造林禁区”。面对“种也白种,种也不活”的质疑和几千年来人们都难以战胜的风沙和土壤条件,山东潍坊援藏干部人才根据专家意见,采用大坑、大苗、大水、深栽“三大一深”植树方法,栽下柳树、杨树10万余棵,同时加强后期管护,成活率达到了80%上,极大鼓舞了大家造林绿化的信心和士气。
2014年,西藏启动了“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南木林县艾玛乡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成为该工程的启动地。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正式启动建设,计划用17年时间植树造林15.1万亩。
“截至目前,示范区已累计投资2亿多元,其中援藏资金6000多万元,栽植新疆杨、榆树、沙棘等各类苗木200万余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水渠100公里,形成了集沙地、湿地、草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建设大格局。”山东潍坊援藏干部赵延亮介绍,每年还从援藏资金中拿出90万元用于示范区的管护。新一批潍坊援藏干部人才还计划改造提升示范区的水系、护栏等设施,努力探索维护生态示范区的科学有效办法。
在高原上,种活一棵树极其不易,离不开精心管护。示范区采用网格化的管理方式,每100多亩为一个网格,配备2名护林员,负责浇水、防治病虫害、清理枯枝、防火等工作。
2014年,赤烈成了示范区的一名护林员。因为吃过风沙的苦,赤烈和护林员伙伴们都一丝不苟、尽心竭力地管护着这片生态之林、希望之林。
“巡护的时候,在树林里一转就是几个小时。”赤烈说,春秋两季要忙着涂防虫的药;冬天的时候,牛羊都回村了,要时刻防着它们进入示范区搞破坏。虽然管护工作很繁琐,但是眼看着一棵棵小树苗成长为一片片小树林,赤烈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正是在精心管护下,示范区苗木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生态效益明显。与2014年相比,风沙减少1/3,核心区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10%。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示范区呈现出一幅绿意盎然、飞鸟翔集的美好生态画卷。
风沙小了,艾玛乡的荒滩地也被改造利用了起来。艾玛乡山巴村的索朗扎西家里共有42亩地,其中有6亩就是改造荒滩而来。眼下,这些地里种植的饲草已有半人多高,十分茂盛,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索朗扎西说,没有种树前,风沙大得根本没有办法利用这些荒地。现在生态变好了,这些地都能种起来了,种上土豆和饲草,平均每年能给家里增加近万元的收入。
凭着愚公移山的坚韧和勇气,南木林县树种也丰富了起来。不仅有高原常见易成活的种类,也开始试验种植经济林木了。
今年4月,正是南木林县植树造林的适宜时节,新一批潍坊援藏干部人才在南木林镇米如村山地种下了40亩榛子树。
潍坊援藏干部党锡强介绍,前期援藏工作组专门聘请专家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科学论证后,才选择了榛子树,以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南木林人能种树、会种树已成为一种好口碑。“我们承包了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中的2座荒山进行造林绿化。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南木林县百兴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尼玛石曲自信地说道,南木林人植树造林很有经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