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宇航
(相关资料图)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对于众邦银行而言,也是扫清障碍、打牢基础后,提质焕新、聚势出发的关键之年。”在采访中,众邦银行行长程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我们会紧扣‘二次创业、高质发展’的主线,坚持修炼内功和外拓市场两手抓,实施‘353’战略,以‘三创、五提、三战’,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数字运营革新,全面加快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能级的互联网交易银行。”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民营银行以及定位于服务小微大众的互联网交易银行,成立6年的众邦银行将数字化经营根植于发展基因,不断探索打造服务各类普惠主体茁壮成长、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民营银行样本。后续,众邦银行将立足于高质发展,持续创特色、创标杆、创精品;着眼于发展提级、业务提质、效益提增、管理提标、队伍提能,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并聚焦重点方向,打好生态共创攻坚战、数智创效阵地战、贷后管理升级战,紧密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金融时报》记者: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以及新市民立足成长等方面,众邦银行进行了哪些探索?
程峰:服务小微企业成长壮大,不仅是同样作为“草根”的民营银行的初心使命,也是民营银行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所在,我们始终践行普惠金融使命,护航小微企业行稳致远。
这可以从经营数据中体现出来。截至2022年末,众邦银行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237.45亿元,普惠小微信贷余额为124.76亿元(信用类贷款余额50.3亿元,占比40.32%),较2022年初增幅为19.5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9.9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户数12.11万户,较年初增加8.43万户,全面达成“两增”目标;累计投放符合支小再贷款政策要求贷款122.08亿元,帮助8984户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累计发放转贷款106.17亿元,为3881家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早在成立之初,众邦银行就把供应链作为发力小微金融服务的主要着力点,打造服务特色,初步探索形成以了众微贷、众链贷、众商贷三大产品为主的服务体系。
众微贷是围绕强资产的担保信用开发的产品,众邦银行是武汉市第一个实行“不见面”不动产登记服务的金融机构,可以做到最慢48小时、最快24小时放款,这样的响应速度也领先同业。
同时,我行围绕强场景的交易信用,打造了全线上化的众链贷产品体系,围绕交易场景中的“预付、存货、应收”三大类供应链资产占用形式,融合不同交易流程及金融需求,打造“邦信、邦采、邦收”三大类子产品及“邦链、邦票”两大衍生产品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产品通过无缝嵌入产业互联网中的真实交易场景,有效化解了金融对产业运营细节了解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多级受托支付及监管账户体系,让借款人及合作平台不实际触碰资金,有效防范资金挪用问题。此外,还通过电子围栏、智能标签、云仓等技术手段,结合资产出入库、运输和供应链上下游交易信息进行全面的交叉对比、验证,有效解决交易背景真实性问题。
不过,在小微金融的场景中,绝大部分小微企业既没有资产抵押,也缺乏各种交易数据。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行开发了基于强征信的数据信用产品——众商贷,这也是2022年主打产品。该产品的服务主体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主、还可以是个体工商户,实现了全场景覆盖。这个产品主要运用隐私计算、机器学习等大数据风控技术,结合企业纳税数据、所属产业链属性等标签进行分层分级风险判断,解决小微信用难定、难用、难流转问题,为13.28万户中小企业提供跨场景、纯信用、全线上的金融支持,也是目前市场上公认的明星产品。
在新市民服务方面,通过精准客户画像,量身定制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新市民贷”,设计专属服务入口和审批通道、专项信贷额度及优惠定价,全面扩大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
同时,不断优化服务体验,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获得感。例如,打造“新市民贷”专属服务通道,优化直销银行APP、小程序存款和支付功能,实现了直销银行开户环节采用NFC扫描身份证,客户实名共享自营全产品等一系列功能,为新市民提供便利;简化二类账户开户、企业开户远程面审等流程,对流动就业强的新市民群体等个人客户采取差异化尽职调查、核查实名验证等方式交叉核验客户身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流动就业等群体账户业务顺利办理。
此外,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宣传,保护新市民金融合法权益。一方面,通过向新市民群体进行金融服务政策宣传,提升新市民对相关惠民政策、金融产品的知晓度,提高新市民金融素养、金融能力,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另一方面,畅通新市民沟通渠道、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并落实消保前瞻预判、激励约束、事前疏导、内部联动协作等消保管理机制,保障新市民群体的合法权益。
《金融时报》记者:为助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众邦银行推出了哪些特色举措?
程峰:为疏解本地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众邦银行积极响应武汉市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号召,打通武汉市小微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全力支持武汉“汉融通”平台纾困贷款贴息工作,处理贴息申请、放款凭证上传等连续多季度在武汉市排名第一,并多次获得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通报表彰。截至2022年12月末,众邦银行3年来累计对7120户中小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支持,涉及贷款金额111.09亿元。
在推行“楚天贷款码”方面,众邦银行通过“扫码贷”、H5链接等服务方式,为满足条件的线上授信客户实行“1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最快1分钟放款”的“101”模式,强化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被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评为2022年度“楚天贷款码”推广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为助力湖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以及蛋禽供应链链长单位,我行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成立了乡村振兴专营团队。
在业务开展方面,乡村振兴专营团队结合自身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积累的优势,重点围绕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如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公司,以行内农链贷、邦E链、存贷汇一体化等几个特色产品为抓手,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适配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考虑到小龙虾产业链条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个性化强、季节性明显,“短小频急”的特点,我行为入驻潜网平台的虾农、虾商提供“农链贷”线上融资产品。根据虾商的小龙虾发货件数,测算出标准发货量,经虾商线上授权同意后,通过实时获取发货数据,估算出商户的业务规模,经系统量化评估和智能风控模型自动审批,实时给予授信额度,提供了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
同时,我行还积极发挥“科技+流量”优势,在助农纾困过程中探索出了“左手放款,右手带货”的特色模式,与湖北供销合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直播带货,把湖北农副特产带到直播间和线上商城。众邦银行开业6年来,已经服务超4000万客户。作为本地银行,除了金融服务外,我行希望能够发挥互联网优势,将银行流量嫁接给地方小微企业,帮助他们拓宽销路。
截至2022年末,我行涉农贷款余额30.62亿元,较2022年初增幅53.7%。
《金融时报》记者: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众邦银行如何持续提升数字化水平进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程峰:从立行之初,众邦银行就深知科技对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并从系统架构和底层设计着手,持续夯实数字化发展根基。我行的科技部门,也从成立之初的信息科技部发展成为了金融科技管理部与金融科技创新部,在“稳态无形”地构建一系列标准化的科技治理机制,让科技在支撑业务发展的同时,“敏态贴身”地让科技与业务相伴相生,引领业务发展。
我行每年会将超5%以上的营业收入用作科技投入,通过构建POWER数字化能力体系,来推动数字化转型与经营,打造“数字化智慧银行”,依托“云原生”重构互联网金融核心能力,并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突破了传统的信贷模式。目前,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已达到了千亿级的数据计算能力。
通过不断搭建与提升POWER能力体系,从生态合作层、开放互联层、数字化中台、基础服务层与技术革新层五个层面赋能互联网银行生态,实现产品、风控与运营等多维度的数字化。在POWER能力体系的指引下,通过数据治理助力数据中台建设,完善了行内自上而下的数据治理架构,保障数据治理工作的长期持续推进,并通过数据治理提供基础保障,支撑银行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以及数据价值在各个业务和管理领域的实现与赋能。
依托数字化原生的顶层设计和技术底层架构,2022年陆续打造了一号工程“全流程、全线上的自主数智化经营闭环生态”体系、“云网点”远程展业工具等,从应用、系统、数据三个层面,全面提升了自主数字经营能力,大幅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初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驱动为内核的经营模式。
2023年,在监管要求及“业务自营”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建立契合自营业务的“服销一体化”应用场景,在实践中检验数智化运营“服务与营销”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打造数智运营核心竞争能力,打好数智创效阵地战,打造同业“数智运营”的标杆,我行将运营管理部迭代为数智运营部,职能由核算管理向数字服务转型,一方面着眼于服务场景,提升在“数字、智能、运行、营业”四个板块对业务部门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着眼于营销场景,搭建众商贷、众易贷、C端线上存款等自营业务存量挖掘的电销体系,助力业务部门达成相关营销指标。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