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业内专家分析称,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下滑,信贷投放节奏趋于平稳。接下来,对于居民消费和购房信心还需进一步修复。
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
综合以往经验看,近三年来,4月新增信贷规模均较上月存在明显下滑。2023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较3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仍同比多增649亿元。
(相关资料图)
“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同比多增401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同比少增3868亿元,结构不断优化。居民贷款再次下降,减少2411亿元,同比多减241亿元,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均减少超亿元,与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在3月冲高之后回落的趋势基本一致。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仍然未有显著改变。
“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热度持续回暖,五一假期带动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强劲修复,房地产销售端的点状回暖复苏态势将进一步畅通‘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可以说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信心预期企稳之间的正反馈也进一步加强。”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社会有效需求持续的、积极的修复将会继续带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信贷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
社融增量保持同比多增
虽然社融增量同样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有所回落,但在低基数效应下仍保持了同比多增态势。温彬表示,财政政策前置发力,4月政府债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增636亿元,占4月新增社融的37.28%;新增人民币贷款4431亿元,占4月新增社融的36.32%。此外,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改善。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4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变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季度初月的银行信贷考核力度不强;二是一季度超额投放满足了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需求,4月继续增加负债的动力不强,信贷需求放缓;三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一季度例会表示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节奏平稳;四是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政策需持续扩需求。
“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和加力提效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庞溟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