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企稳势头开始显现,多数指标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指标明显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从内部结构看,1月至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1%,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形成了更多实物量,为制造业投资稳健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2%,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8.1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
从先行指标看,1月至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1.8%,投资到位资金(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5%,为一季度以及上半年投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多平台汇集计算的挖掘机指数、工程机械设备销量等数据也显示,扩大有效投资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项目施工快速回暖迹象明显。
总体上,投资指标运行呈现出积极态势,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密切相关。各类政策已进入密集显效期,加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稳投资政策不仅仅作用于投资项目本身,对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改善经济运行预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到了以点带面、促进供需加速修复的效果。
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发挥了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数据显示,1月至2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2022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
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举措相继出台,该领域投资预期有所改善,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加速投放、覆盖面扩大,以及持续强化的技改投资等,在推进企业设备升级的同时,也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
有效投资扩大
当前,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确保经济在一季度实现平稳运行,对全年经济保持合理增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各地都把稳投资作为重要工作,把扩大有效投资具体到一个又一个具体项目中,通过稳投资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各地特别是工业大省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强化日常调度。从多地出台的具体稳增长举措看,强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工业项目建设的统筹调度,做到实时掌握工作进展和工程建设进度,促进开工项目尽快入库,统筹建立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进服务机制,及时解决运行中遇到的难题,已经成为各地抓投资的标配。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用地、用能、用人,是项目投资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各地从实际出发,在要素保障方面持续发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稳定了当地投资预期。比如,有的地方对重点项目全部开通土地和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办;对列入当地年度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在批准用地时直接配足计划指标……这些务实举措,有效保障了投资所必需的要素投入。
三是实施产业链招商。从“产业招商”到“产业链招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更加精细化的投资储备政策。产业链招商更加符合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园区内产业协同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当地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水平,推动重点产业链建设,避免同质化竞争。
四是高度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从已出台的扩大有效投资举措看,各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视程度高,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能促进当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提升技术含金量和竞争力。
从投资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是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重要举措。从当前看,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循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都不可或缺;从长远看,当前投资形成的实物工作量,也终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量质同步提升
投资增长是一个积累过程,叠加前期政策效应等多方面积极因素,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一季度投资平稳开局、稳中向好。
高基数效应将减弱。2022年前两个月基数处于相对高位,随着供需循环进一步畅通,未来投资面临的高基数影响将逐渐减弱,增速压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有利于投资在合理区间运行。
投资本身的惯性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投资是一个较长周期性活动,整个流程涉及环节多,前期重大项目已进入密集开工期,对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产生了支撑,从而促进投资增加值可持续增长。从前两个月数据看,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也必将产生持续的作用和效果。
扩大有效投资仍然有潜力和空间。从前两个月数据看,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增势良好,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方向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房地产投资明显改观,这些都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充足空间。
稳投资关键是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这就要求在政策上持续发力,形成上下联动推动投资项目落地的良性互动机制。把当前已经规划实施的投资项目抓实抓细,强化投资促进和跟踪服务,聚焦重点产业、重要产业链、民生领域等精准发力,在确保风险可控和债务可控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同时,要注意产需衔接和顺畅运转,通过投资拉动对下游的产品需求,提升下游盈利能力,把投资产生的积极效应向下游传导。此外,还要注重中长期建设,发挥好投资对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带动作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培育新动能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室主任)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