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客厅”为人民城市“测温” 天天滚动

2023-03-23 17:17:18

2023年伊始,来到杨浦滨江游玩的市民张先生发现一个细节:江岸随处可见的饮水机,被设计成3个高度,无论是孩童还是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直饮都非常方便。

3月1日起,《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城市家具”不断更新,立法解决“最后一台阶”难题,“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一步步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场景延伸、衔接、“升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首提地。牢记嘱托,建设人民的城市,上海正在用行动作答。

2021年12月底,上海市民收到一份新年礼物——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正式开放,占地85公顷。有人专门统计,如果把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纯土地收入就能超过1000亿元。

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并不罕见。

为市民“造绿”,打开“围墙”营造公共空间,这已经成为常态:中山公园拆掉围墙,与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连成一片;复兴公园、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接连拆除部分或全部围墙,向市民开放绿意;苏州河开放“水上航线”,黄浦江畔成为全民参与的“大健身房”……

2023年2月,崇明岛最西头东风西沙水域,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专业监测队伍正在监测长江江豚。监测人员曾一次性目击八头江豚,它们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在江滩岸线、水道沙洲处,跳跃嬉戏、围猎捕食、漂浮栖息。

“生态环境好不好,动物最有发言权。”很多人并不清楚,上海是一座由湿地发展起来的超大型城市。如今,小天鹅记录达到数千只,貉生活在260多个社区和城市绿地中……上海不断向世界展示:一座超大城市,在高密度人口、高能级经济、高频次交流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空间不断打开,处处都是便捷可及的“城市客厅”,这正是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生动注脚。

生效了!2022年7月24日,是上海人民城市建设历程中值得铭记的一天。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东路68街坊和67街坊东块旧改第二轮征询首日,签约率即超过97%,高比例生效。这也标志着,历经30年,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宣告收官。

旧改被称作“天下第一难”,算不了经济账,摆不平亲情账。但为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再难也得上。方案群众积极参与,过程群众全程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让不少“钉子户”转变成“代言人”。

梁的截面较小、楼板较薄、建筑质量差、存安全隐患……2023年,上海正式将完成28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搞大拆建,算好长远账、民心账,实现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再到好城区的再出发。

作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正在描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市16个区,严肃法条“蘸满”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群众“金点子”不断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大城善治”,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必答题”。刚刚公布的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是上海关注“烟火气”、提升“治理力”,回应“市民关切”的侧影:普陀区将社区里的在职党员、“团长”、能人达人等志愿者队伍固化下来,把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活力满格的“第二梯队”;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百年石库门建筑群张园,完整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重获新生……

尊重百姓需求、寻找解题方法、一切为了人民,是这座城市导向全面发展的一把关键钥匙。

(文章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