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保险业潜在的利差损风险问题,监管部门一直密切关注,近期将展开全国性的行业调研。
(资料图)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银保监会近日将召集保险业协会和多家寿险机构举办调研座谈会,座谈会将在北京、南京、武汉三个地点举办,20多家寿险公司将参加。据悉,这次调研旨在摸底各寿险公司的成本和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以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监管部门座谈会召集的寿险机构为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机构,应是防范应对行业利差损的总体考虑。
在北京、南京、武汉召集20多家寿险座谈
据券商中国记者获取的信息,银保监会近日将召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及20多家寿险公司座谈。座谈调研目的是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此次座谈会将包括北京、南京、武汉三个场地。
参与座谈的北京公司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中邮人寿、中华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信美相互人寿;
南京参会的公司包括: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国联人寿、招商信诺人寿、横琴人寿、和泰人寿、安联人寿、中韩人寿;
武汉参会的公司包括:合众人寿、国富人寿、国华人寿、华贵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宝人寿、三峡人寿。
据记者了解,各公司总精算师被要求参与座谈调研。
几位受访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此次座谈的包括大中小型、银邮系、外资公司以及相互制机构,既有老牌公司也有新公司,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符合一般调研机构的选取风格。
从调研内容看,此次调研的重点包括:
1、公司负债成本情况。包括:普通险预定利率分布、分红险预定利率和分红水平、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情况销售费用情况等。
2、公司负债与资产匹配情况。包括历史投资收益水平、负债与资产期限匹配、成本收益匹配情况等。
3、对公司负债成本合理性的判断,如果认为负债成本不合理,说明公司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4、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的影响,包括对新产品定价、存量业务退保、销售行为、市场竞争变化分析等的影响。
5、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行业的影响。
6、对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动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负债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应该是为了防范利差损”,“要降低负债成本”,几家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对此次监管调研分析。对潜在的利差损问题予以关注,应该是监管此次调研的考量。
关注潜在利差损风险
“现在各公司多是卖长期的、终身的产品,负债久期比较长,长期固定的一个保证利率,对整个行业来说有没有系统性的风险?这个可能是监管一个比较大的考虑。”有受访的外资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说。
“通过调研,听听各方面的声音,为下一步工作做参考,调研肯定是第一步。”多位受访业内精算人士分析,这也符合新一届政府机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导向。
据业内人士称,过去两年陆续有公司向监管部门表达过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在负债端做一些政策调整,降低整体的行业风险,这可能也是此次监管如此大规模调研活动的背景之一。“监管可能希望是能够往下降一降负债成本,但要征求一下大家意见,看看到底应该怎么降、降多少,这些问题可能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监管部门要做政策调整,肯定要充分考虑,“消费者怎么办?保险公司怎么办?行业怎么办?投资者怎么办?都要顾及到。”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称。
“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利率需要降一降,但是利差损风险是不是很大,这个也不一定,跟各家公司的负债久期、负债结构都有关系,每家公司情况都会不一样。”上述外资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从行业交流情况看,多数人认为负债成本应该调低,但考虑到调低的影响面广,可能还是需要循序渐进。
博弈与风险应对的两难
利差损风险一直是围绕寿险行业的风险之一,近两年在投资端收益压力下,利差损风险问题紧迫性上升,业界讨论也较多。该不该调低寿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进而引导下调产品预定利率?
“调或不调都有理由”“这个问题很复杂”……多位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说。
考虑调低利率的理由在于,传统险的保险收益写入保险合同的产品,且期限为长期甚至终身。这意味着保险公司高成本吸收进来了保费资金,如果资产端的收益覆盖不住成本,那么利差损就不可避免。
据银保监会数据,2022年,险资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为3.76%,低于储蓄型业务的长期收益率精算假设5%。
从资产端看,在利率下行趋势下,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下降几乎难以避免。投资端缺乏合意资产,固收类资产的收益在降低,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此前几年贡献收益的不动产等另类项目收益也下了台阶,保险公司的投资端存在较大压力。保险公司投资官们都期待公司对他们的KPI考核能降低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
但从负债端业务来看,保险公司迫于保费收入的压力,尚没有动力或魄力下调产品预定利率。一位寿险高管坦言,当前储蓄型业务大概3.5%的收益,在其他理财产品波动之下还有一定吸引力,但再调降的话对客户的吸引力将减弱,很难吸引客户长期把钱交给保险公司,或者别家都不调降,自家若调降,会让自家产品没有竞争力。从业务上看,是两难的状态。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产品市场部研究人士称,产品的定价,是涉及到市场、客户、队伍、保险公司及其股东的多重博弈。
多位投资和精算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利差损风险,无论对于保险公司还是监管部门,都是两难问题。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面临两难。一方面,保险公司高负债成本之下,利差损风险存在,偿付能力也面临下降,是一大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调低准备金评估利率以及产品定价利率,控制了新增业务利差风险,但还要面临存量业务准备金补提的问题。如何兼顾发展与安全?
“从2013年寿险费率改革以来,保险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存量业务如果补提准备金,压力可想而知。准备金还只是一方面,还涉及偿二代下的准备金覆盖率,影响新产品销售等等。”一位外资寿险总精算师说。
调整险种结构是出路?
对于未来方向,也有寿险人士提出,应该降低业务中的传统险(给客户固定收益)比重,多做分红、投连等业务,降低保险公司的刚性负债成本,化解长期利差损风险。
友邦人寿CEO张晓宇就曾表示,分红险、投连险等产品完全可以实现多赢,对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平衡利差损风险,对客户而言可以实现长期收益,对资本市场而言可以起到稳定器作用。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自1999年调低定价利率到2.5%之后,业内曾经尝试过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业务,期间还出现了一定风波,国内客户对于这类产品不太接受。“已经走过这个周期,要做起来并不容易”。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