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产业重要原材料锂产品的报价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只是与往年不同,这次的核心内容是下跌。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2月20日均价报435000元/吨,较上一报价日吨价下跌5000元,年内累计下跌15.94%。若以自2022年11月23日以590000元/吨开始下跌计算,已累计跌去了26.27%。
需求端方面,2月20日,《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锂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时,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之一碳酸锂等产品近期价格持续下滑,有效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对公司的主营业务起到积极影响。
中泰资本董事王冬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供需总量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锂产品需求总量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同时市场供应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短期内锂价可能仍将保持低位波动,但长期看好锂产品需求的增长潜力,未来锂价仍有上涨预期。
(资料图片)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锂价下滑对中下游领域的影响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锂价下滑可能会对电池端、车端、储能端等产业链中的一些企业带来成本上的降低,从而提高其盈利水平。”王冬伟说。
锂及锂产品价格短期或难有起色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电池级碳酸锂,包括电池级金属锂、工业级金属锂、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等多个锂及锂产品同期报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上海钢联数据显示,上述四个锂及锂产品价格年内分别下滑4.17%、4.64%、16.92%、15.33%。
王冬伟认为,近段时间锂产品价格持续走弱与市场供应过剩、下游需求放缓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有关。“随着近年来全球各地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到锂产业当中,导致市场逐步供应过剩。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也出现放缓趋势,导致锂产品的终端需求增速有所减慢。而随着锂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产业内科技进步也在不断提高,使得锂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不断降低,不足以支撑锂价持续高位。”
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谢青山补充表示,除上述因素外,2022年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坡也是锂价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国补的最后一年,2023年以后主要就是依靠各地的地补了。可以看到,国补的退坡对车市需求的影响比较大,在2022年年底因为补贴末班车导致的抢购潮过去后,2023年年初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下滑高达45%左右。受终端需求减弱等影响,电池厂减产去库持续,倒逼材料需求降低,加之年初车市销量下降,对材料需求进一步减少,也加剧了锂价的持续走弱。”谢青山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那么年内锂价将呈现怎样的走势?谢青山认为,在全球锂资源供应量方面,据券商测算,2023年,全球锂资源端预计将释放35.2万吨新增产量。其中,澳大利亚的锂资源项目有60%将在2023年有新增产量释放,七大锂辉石项目全年增量有望达到11.5万吨。
“可以看到,供应方面,锂资源有一定的产能释放,这将会极大缓解锂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而需求方面,据东吴证券测算,今年新能源车销量预期能达到950万辆,预计同比增长38%,这与2022年95%的增速相比,也是放缓很多。在锂资源供给产能释放、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锂价将难以维持40万元/吨-50万元/吨的高价,进一步走低。”谢青山说。
产业链中下游迎来利好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生产经营情况正常,锂价下滑对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有积极影响,但是降低具体幅度等数据目前无法进行估量计算。”上述国轩高科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对此,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锂价的持续下滑,对于全产业链降本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产业链回归合理利润分配。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终端降价后下游需求的变化,量的影响也很重要,毕竟蛋糕越大,可分得的利润才会越多。各环节的具体受益情况,还要结合产业链的话语权,供需情况来综合判断。目前来看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产品优势的龙头电池厂和终端主机厂是比较受益的。
谢青山认为,锂价回归理论上对锂电池厂家、车企、储能端都有积极影响,不过电池厂家为了保持份额,也会让利给车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40%-50%,锂价下降,整车成本降低,利于车企降低产品价格,提升竞争力,所以车企相对来说更为受益。同时,锂价下降以后有利于降低储能配出成本,以降低电力运营商的度电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A股市场多个锂产业链中下游板块估值年内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收盘,A股市场锂电池板块指数报2897.01点,年内累计上涨7.11%;储能板块指数报1092.6点,年内累计上涨5.65%。
何理表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整个锂产业链上游方面,比较看好拥有核心锂资源并向下游拓展的一体化的投资标的,这类公司能够比较好的熨平周期带来的价格波动,贡献比较稳定的盈利能力;下游比较看好代表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如高镍,磷酸锰铁锂等能够获得较高加工溢价的电池材料环节;盈利修复,储能带来二次成长的龙头电池企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领先的整车企业等。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