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风口叠加硬科技驱动,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势如破竹。数据显示仅自动驾驶产业链上各环节,在2030年前就有7000亿元的增量空间。
以基础设施的视角衡量这个千亿市场,作为智能之“眼”,高精度地理信息框架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刚需存在,发展空间巨大。
事实上,2022年各行业包括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在内,均从生产到交付等诸多环节遭遇多重挑战,众多高精度定位相关企业当下业绩承压是暂时性的。内卷竞争破局发展,以技术为锚点,修炼内功的上游企业,更值得投资者关注。
(资料图)
坚定投入未来,智能驾驶领航者该有哪些素质?
收起拳头,是为了更狠地打出去。技术护城河与产业护城河的双重加持之下,企业修炼内功、投入未来,始终关注的是“市场成长”的长期价值。
包括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自动驾驶、元戎启行、轻舟智航等主流头部L4自动驾驶公司也同样配备了高精定位系统。又比如中海达等上游企业,正以高精度定位模组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目前,奔驰、蔚来、长城WEY、奇瑞等主流智能汽车车型都配置了高精定位系统。而中海达车载端软硬件产品也已定点应用在小鹏汽车、上汽集团、一汽红旗等汽车制造企业(智能驾驶方案商)的多款量产车型。
从企业布局来看,在智能驾驶赛道起风时,从研发破局和产业布局两大维度,夯实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地位,或将在应用方面获得实质性突破。
风物长宜放眼量,蓄力等待价值春天
智能驾驶市场还没真正爆发,但趋势是很明确的。中海达方面表示,车载高精度产品预计1年至2年后可大规模量产。
一般来说高精定位系统包括卫星导航(GNSS)、惯性导航(INS)、环境特征匹配定位等。值得注意的是,高精定位技术应用领域转向自动驾驶后,实现了极大的商业化价值和最大规模量产应用。
每年增长以百万量级增长的智能汽车,将是高精组合定位技术发挥实力的最好载体。换言之,产品所定点的车型一旦大规模量产,车载高精度业务的增长将会完成巨大的飞跃。
尽管相关企业2022年业绩承压,如中海达近日表示,营业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时面向政府及国企客户的业务受影响较大。
但不难从中可窥见行业发展机遇,2023年,也是中国经济扩内需、提信心的复苏之年。随着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持续加速,上游企业“破冰”利润等挑战,成长红利有望进一步释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