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时讯: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中国为世界树立粮食自给自足典范

2022-12-30 08:58:16

粮农组织致力于继续以高效、有效和连贯的方式与中国政府合作并取得切实成果。


(相关资料图)

2022年,粮食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自2月24日俄乌冲突升级后,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迅速作出反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两周时间就飙升51%。2022年下半年,在宏观经济衰退预期、美联储持续加息等因素作用下,国际农产品价格整体跟随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从今年高点回落,大体保持震荡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7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围绕黑海粮食外运达成平行协议,并且11月协议顺利延期120天,市场对于谷物、油脂供应的担忧情绪充分释放,加之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对未来谷物供应前景的判断好于原先预期,国际粮价连续数月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水平自2022年3月的159.7点降至2022年11月的135.7点。

不过,对于一些依赖粮食进口的低收入国家而言,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在粮食“可获得”和“可负担”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

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下,全球粮食安全前景如何?实现2030年零饥饿目标面临哪些挑战?在减贫和农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中国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哪些助力?致力于战胜饥饿和维护粮食安全的粮农组织与中国在过去40年展开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合作?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对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 Watson)进行了专访。

扩大粮农组织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21世纪》: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政府签署协议,设立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40年来,中国与粮农组织的关系与合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康农:40年来,粮农组织见证了中国在农业粮食体系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粮农组织高度肯定中国大量农村人口的生计改善,并为中国建立更高效、包容、有弹性和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提供了支持。

在过去的40年里,粮农组织向中国提供了约4亿美元的直接技术援助资金。

粮农组织与中国政府共同制定了《粮农组织-中国国别规划框架(2021-2025)》,通过与中国政府、私营部门、学术机构以及联合国系统、国际金融机构等开展广泛的实质性合作,进一步扩大粮农组织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粮农组织致力于继续以高效、有效和连贯的方式与中国政府合作并取得切实成果,这符合粮农组织的使命,即推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以消除饥饿和贫困,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为中国发展而努力,与中国携手合作,也期待来自中国的助力。

信托基金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

《21世纪》:您认为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对促进全球农业发展、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有何意义?

文康农:过去几十年里,粮农组织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粮农组织致力于搭建平台,加强拥有发展解决方案的国家与能够从应用这些解决方案中受益的国家之间的联系,促进共同优先事项的协同和互补。

《21世纪》:可否展开聊一聊粮农组织与中国在农业领域南南合作的代表性成果以及未来的着力点?

文康农:中国拥有减贫和农业发展的经验,拥有与全球南方国家进行发展交流的独特优势。自199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粮农组织南南合作计划的重要参与者与支持者。中国分享其在农村发展和减少饥饿、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支持与借鉴。

2009年,中国向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成立。这是粮农组织-中国伙伴关系的一个里程碑,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迄今,中国已承诺出资1.3亿美元用于实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第一、二、三期项目。除了资金捐助,中国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丰富的经验、实用的农业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以应对具体的技术创新和农业发展挑战。中国已向非洲、亚洲、拉美和加勒比、南太平洋等地区的26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1000多名专家。通过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东道国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力有所提高,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就促进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而言,中国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专业知识和倡议是粮农组织和成员国、国际组织和粮农组织合作伙伴可以利用的资源宝库。

展望未来,粮农组织和中国将继续在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框架下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战胜饥饿和减贫作出贡献。中国和粮农组织都将保持开放心态,欢迎新的合作伙伴,发展创新的南南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

中国为世界树立粮食自给自足典范

《21世纪》: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0.6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您认为中国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哪些因素?

文康农:中国粮食年产量超过6.5亿吨,人均粮食产量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中国以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为世界树立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典范。我认为中国在粮食自给自足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政治承诺与良好环境。中国将农业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为重点,体现了最坚定的政治承诺。

其次,科技创新和制度安排。中国形成了最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科研、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等体系建设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中国已经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当前已超过60%,到2025年有望达到64%。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为农业生产铺平了道路。政府还将提高生产力、加强科技进步、提升食品价值链的现代化水平、保护环境等作为优先投资事项。

此外,中国百姓特别是2.3亿小农群众的辛勤劳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21世纪》:综合考虑供需因素,您如何看待2023年全球粮食安全前景?

文康农:根据粮农组织的最新预测,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将从2021/22年度的30.9%降至2022/23年度的29.3%,这是自2013/1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代表着相对“舒适”的供应状况。

积极推进农业粮食体系更可持续、更有弹性

《21世纪》:粮农组织在确保脆弱国家民众“可获得”和“可负担”粮食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文康农:粮农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领导着战胜饥饿的全球努力。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确保人们定期获得充足的高质量食物,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目前,世界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的能力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革,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将不可能实现。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宏观经济不稳定、贫困和不平等、地缘政治紧张和冲突、争夺自然资源的竞争加剧以及气候变化等趋势,正在对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粮农组织积极推进农业粮食体系更可持续、更有弹性。2019年启动的“手拉手”行动计划是粮农组织的旗舰活动与核心优先项目之一。“手拉手”行动计划优先考虑贫困和饥饿最严重、国家能力有限或受自然或人为危机冲击的国家和地区,涉及领域包括发展重点商品价值链、建设涉农工业和高效水管理系统、引入数字服务和精准农业、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以及应对气候挑战和天气风险。

在贸易领域,粮农组织支持各国有效参与贸易协定的制定,支持各国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加强粮食安全的贸易政策,支持各国创造有利环境,使其能够适应数字贸易并从中受益。

《21世纪》: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包括零饥饿目标在内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从目前形势看,到2030年实现联合国零饥饿目标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文康农:根据粮农组织预估,2021年全球饥饿人数在7.02亿至8.28亿之间。自2015年以来,世界上营养不良人数的增加几乎侵蚀了此前十年取得的所有进展,使世界回到2005年的饥饿水平。此外,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从2020年的10.9%大幅升至2021年的11.7%。

尽管世界在2020年之前就已偏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但在过去两年里,受新的冲突、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经济冲击和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等多重危机叠加影响,包括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力在内的一些经济和社会层面的进展出现“逆转”。

粮农组织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关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紧急救援”的呼吁,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建设更具弹性的农业部门;防止世界饥饿增加,提高小农生产力;保护动植物遗传多样性;增强粮食体系抗冲击能力。

《21世纪》:国际金融机构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消除贫困和营养不良方面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文康农:国际金融机构在为粮食安全和粮食体系转型提供融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粮农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围绕减贫、零饥饿等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密切合作。

2022年4月,粮农组织提议设立粮食进口融资机制(FIFF),以支持各国承担不断飙升的粮食进口成本,并从国家层面改善粮食的可获得性,保障粮食安全。根据综合技术评估,FIFF覆盖62个国家、17.8亿人。

粮农组织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设立“粮食冲击窗口”,为面临与全球粮食危机有关的国际收支问题的国家提供紧急融资。粮农组织提供一切必要的技术支持。

此外,由粮农组织代表联合国系统支持的联合国粮食体系协调中心将粮食体系转型融资确定为关键领域之一,旨在优化公共支出,调动私人资本,推动全球粮食体系转型。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粮食体系协调中心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银行携手合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自给自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