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已不是“不死的癌症”

2021-05-11 07:44:26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狼疮)已经不是“不死的癌症”。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强调,我国狼疮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还需进一步规范诊疗,使狼疮患者短期及长期治疗“双达标”,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曾小峰介绍,我国狼疮患者约120万以上,由于它不可治愈,又常常被人称为“不死的癌症”。上世纪50年代此类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随着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5年生存率已达到90%以上,与国际领先水平持平。与良好的生存率相对,我国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尽如人意,临床缓解和完全缓解率仅为3.2%和2.8%。

数据显示,20%的狼疮患者已存在器官不可逆损伤,感染、肾脏受累等是中国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约40%的狼疮患者在第1年出现器官损害,50%的患者发病5年内发生永久性器官损害,60%―80%的患者可有肾脏受累的临床征象,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或伴肾功能不全(即狼疮性肾炎)。

糖皮质激素是狼疮治疗基础用药,可以缓解疾病对器官的损害,中国高达85.7%的患者接受激素治疗,61.7%的患者激素使用剂量>7.5mg/天。激素本身存在股骨头坏死、糖尿病等一系列副作用,使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患者器官损害风险越高,而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反复造成器官的进一步损害。如何将激素用量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对医生的诊疗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指出:狼疮的治疗原则为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治疗短期目标为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疾病最低活动度;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在明确区分长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双达标”理念可帮助狼疮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即短期内实现低激素剂量≤7.5毫克/天的疾病活动控制,长期实现延缓器官损伤进展,降低死亡率的治疗目标。

但是,我国各地风湿免疫疾病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疾病专科医生数量不足,甚至很多三级医院还没有风湿科,患者不知如何就诊,导致漏诊、误诊现象普遍。同时,基层医生对疾病诊疗指南达标概念理解不足,不利于疾病的整体诊治和康复,为疾病的早诊、长期规范达标治疗带来障碍。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李梦涛教授说,全国风湿免疫专科疾病诊疗“同质化”是解决狼疮患者治疗“双达标”的关键。我国首批“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治中心”正式启动,中心将以《2020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为指导,整合规范化疾病诊疗流程。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扩面下沉,形成中心网络,提高各层级医生对疾病诊断及治疗规范化的水平,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实现治疗“双达标”的目标,帮助他们走出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困境,延缓器官受损进展,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疾病长期缓解。

曾小峰介绍,下一步诊治中心项目计划完善及拓展“十家区域级中心、百家省级中心、千家地市级中心、万家社区级临床研究卫星单位”四级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到2023年建成150家规范诊治中心。患者不仅可以在疾病发作期得到诊治,也得到良好的全病程慢性管理。狼疮“不死的癌症”这一称谓已成为过去时,将成为一种可以长期有效控制的慢性疾病。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