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宣布50多条对内对外开放措施,包括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给予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等领域外资国民待遇,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等等。自信从容的中国金融业跑出了开放“加速度”。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金融业开放已成为重要一环,这既体现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贡献者的担当,也是中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开放的金融市场是公平竞争、互利合作的市场。在开放进程中,中外金融机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外资金融机构不仅服务本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还与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国内金融机构也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竞争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体系逐渐丰富完善,人民币资产“磁力”增强,外资金融机构对于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有了更多期待,希望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等。在这些市场中,国内金融机构也需要学习借鉴外资金融机构的经验,在经营效率、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开放不仅能为金融机构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能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需要。对国内企业来说,过去往往以间接融资为主,未来更多创新型企业发展起来后,急需金融体系相应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开放正是促进这个转变的有力引擎,随着中国股票、债券市场有序开放,更多海外资金能便捷地投资中国的优质企业,助力企业稳健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12万亿元,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达2.8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40%。对百姓来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和人口老龄化,居民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健康养老保险等理财需求持续增长。在这些领域拥有较强精细化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带来先进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成熟产品和技术,并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宝贵经验。
当然,金融业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配套改革跟进,未来应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付清算系统、数据系统、交易平台等,丰富相关交易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更加便利、规范的市场环境。开放也不能一放了之,应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等。
关键词: